近期比特币市场的价格波动比较大,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我简单谈一点个人看法。
从比特币的价格走势来看,其价格走高的直接原因之一是其货币共识强化,这种“货币共识”中包含着对于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预期。
在此次价格突破新高之前,比特币自诞生以来其价格走势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比特币出现但尚无明显价值体现。自2009年1月3日诞生起直到2010年5月22日,该阶段中比特币的价格均为零(5月22日则是比特币首次充当支付手段的、记录的、值得纪念的时间节点);
第二阶段:比特币第一次价格泡沫“破灭”。2010年8月17日,出现了比特币最早的交易所价格(0.0769美分)。此后的6年,比特币价格从几美分到几百美元的“逆袭”之路逐渐开始吸引了金融界人士的注意。2011年4月14日,比特币价格第一次达到了1美元,一直到2011年6月9日,比特币迎来了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泡沫,最高价格达到30美元。第一次泡沫破裂后,到2012年初比特币的价格最低点不足2美元,并底部盘整近一年。
第三阶段:第二次价格泡沫“破裂”。进入2013年,由于受到塞浦路斯银行危机的影响,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比特币的价格又一次开始快速爬升,2013年的4月9日达到260美元的历史高点,然后泡沫破裂,一周之后暴跌至68美元。2013年7月5日达到这次泡沫周期的最低点66美元。
第四阶段:第三次价格泡沫“破裂”。2013年10月份,受接受比特币支付的企业和组织越来越多,欧洲一些国家也出台了对比特币利好的政策。比特币开始暴涨,到2013年12月4日,比特币价格达到了1147美元的历史高位,超过同期黄金的价格。而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共同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后,比特币价格应声而落,12月18日跌至522美元,之后一直在震荡中下行。直到2015年1月14日,比特币价格迎来本次泡沫的历史低点,114美元。
第五阶段:自2015年1月至今,比特币价格重新回暖并创出历史新高。2017年5月20日,比特币的价格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而在5月里,比特币的累计涨幅超过了50%。
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市场上,由于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无法有效履行货币的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三项基本职能,其自身尚未具备成为真正货币的条件。但从比特币出现至今以来的价格变动过程来看,个人认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货币本质基于共识而并非仅仅是信用”的观点可以给出较好地解释。正是基于对数字货币全球化发展未来的乐观预期,比特币价格再创新高。从其价格涨跌的历程来看,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社会接受比特币的共识或预期不断强化的结果,例如日本、澳大利亚对比特币的认可,接受比特币支付的企业和组织数量不断增加以及2016年初人民银行将数字货币提上议事日程等等;其价格下跌则是由于这种共识或预期“看衰”所导致,例如2013年《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下发后,国内比特币价值下跌了近90%。
二、在中国,以央行为代表的监管部门对比特币的监管政策基调还是比较明确的。2013年《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明确指出:比特币的性质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从2017年初央行对国内各大比特币交易平台进行约谈和现场检查的情况来看,央行监管的关注重点不在于比特币的价格涨跌,而在于不少平台违规开展融资融币业务导致市场异常波动以及平台是否按规定建立相关反洗钱内控制度等问题。目前,针对上述问题,央行关于比特币的两个管理办法正在推进中:一是关于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管理办法,二是关于比特币平台反洗钱的规范,管理办法将于6月出台。
此外,个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对于绝大多数商品,无论何种形态,其价格涨跌,理论上和原则上应由市场供需自行调节,而非政府过多行政干预。